你的位置:亚洲龙与凯美瑞的区别汽车之家 > 新闻动态 > 韩先楚开会时,拦住陈锡联道:陈大炮,别以为付了茶钱就不请吃饭
韩先楚开会时,拦住陈锡联道:陈大炮,别以为付了茶钱就不请吃饭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3:24 点击次数:118
前言1974 年冬,刚结束一场军队建设会议的将领们正趁着中场休息稍作调整。
韩先楚刚和几位参谋交代完工作,转身就看见不远处陈锡联正朝着休息室走去,那熟悉的背影,让他瞬间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桩 “小事”。
韩先楚快步上前,在陈锡联身后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,等对方转过身来,便带着几分笑意伸手拦住:“陈大炮,可算追上你了!当年你付了茶钱就把饭钱‘赖’了,今天碰面,这顿你得补上吧?”
陈锡联先是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,伸手拍了拍韩先楚的胳膊,笑着打趣:“老韩,你这记性也太好过头了!几年前的事还记这么牢,比我记战术要领还清楚。”
陈锡联怎么“欠”了一顿饭钱的?这要从他们的往事说起。
展开剩余88%军中猛将的 “英雄相惜”韩先楚和陈锡联是无话不谈的老战友,具体是怎么成的,首先要从他们的家乡,湖北红安说起。
这座被称为 “中国第一将军县” 的小城,孕育出了8为上将,十几位中将和数十位少将,以及无数革命志士。
两人的童年,都浸润着这片土地的苦难与坚韧。
陈锡联幼年时父亲早逝,母亲带着他和弟弟靠给人做零工糊口,寒冬腊月里,他常常穿着单衣放牛,冻得手脚红肿也不敢停歇。
韩先楚比他大几岁,幼年丧母,姐姐为了养家被迫做了童养媳,他自己则靠砍柴、放牛勉强维持生计。
相似的苦难经历,让他们从小就对 “改变命运” 有着强烈的渴望,而红军的到来,恰好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。
1929 年,14 岁的陈锡联偷偷跑到徐海东的游击队报名参军。
起初招兵干部嫌他年纪小,劝他再等几年,可陈锡联软磨硬泡,还当场演示了自己爬树、快跑的本事,最终如愿穿上军装。
第一次参加战斗,面对敌人的机枪火力,他一点也不怯场,跟着老兵冲在最前面,不仅缴获了一把步枪,还活捉了敌军的一名书记官。
徐向前见他年纪小却胆量大,笑着称他 “像门小钢炮”,“小钢炮” 的外号从此传开,后来便成了更亲切的 “陈大炮”。
几乎同时期,韩先楚也在家乡参加了革命活动。14 岁的他跟着当地农会开展斗争,1930 年正式加入红军后,在鄂豫皖苏区的战斗中逐渐崭露头角。
不过,两人最初的军旅轨迹并不重合,陈锡联在红四方面军快速成长,20 岁就当上了红 10 师师长,是军中有名的 “少年将才”;韩先楚则因奉命留在鄂豫皖根据地打游击,部队规模小、战斗条件艰苦,职务晋升比陈锡联慢了些,长征结束时还只是个营长。
但职务的差距,没影响两人对彼此的认可,陈锡联常听战友说起韩先楚 “以少胜多” 的游击战战绩,韩先楚也敬佩陈锡联 “冲锋在前” 的勇猛作风,这份 “英雄相惜”,成了他们后来深交的基础。
真正让两人情谊升温的,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并肩作战。
1940 年,陈锡联在太行山区担任 129 师 385 旅旅长,韩先楚奉命率部支援,两人联手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,不仅歼灭大量日军,还缴获了一批重要物资。
战后,他们坐在山坡上分享干粮,陈锡联说:“老韩,你这战术安排比我的‘猛冲’管用多了!”
韩先楚笑着回应:“没有你这‘陈大炮’带头冲锋,我的战术也落不了地。”
两人就这样越来越熟,解放战争时期,虽然两人分别在东北和中原战场作战,但始终关注着对方的动态,他们的战友情谊,也愈发深厚。
1955 年新中国首次授衔,韩先楚和陈锡联都被授予上将军衔。
此时的他们,早已从红安老家的穷苦少年,成长为守护国家的军中猛将。这份共同成长的经历,也让他们在后来的相处中,多了一份旁人没有的默契。
茶钱换饭钱建国后,韩先楚和陈锡联各自肩负起重要职责,韩先楚先后驻守福州、兰州军区,长期扎根边疆,防范外敌入侵。
陈锡联则在沈阳、北京军区任职,致力于军队现代化建设,两人还与许世友、杨得志并称为 “任期最久的四大军区司令”。
由于工作原因,他们每年都会到北京参加几次会议,这也成了两人难得的相聚机会,而 “茶钱换饭钱” 的故事,就发生在一次这样的会议期间。
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,两人在北京参加国防会议,中场休息时偶遇了许世友。三位老战友难得碰面,便在人民大会堂的休息区找了个位置坐下聊天。
当时国家经济尚在恢复阶段,老一辈革命家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,即便在人民大会堂喝茶,也必须按照规定自己付钱,不能占用公家一分钱。
服务员端来三杯热茶,三人都伸手去掏钱包,陈锡联动作最快,抢先把钱递了过去,笑着说:“今天我来做东,你们俩别跟我抢。”
韩先楚见状,也笑着点头:“行,那晚上我请大家吃饭,就当回请你这茶钱。”
到了晚上,三人找了家小饭馆,点了几盘家常菜和一瓶白酒。饭桌上,他们聊起当年打仗的趣事,陈锡联说起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惊险,韩先楚回忆起渡海解放海南岛的波折,许世友则讲起孟良崮战役的激烈,气氛格外热烈。
快结束时,韩先楚趁陈锡联和许世友聊得投入,悄悄溜到柜台结了账。
后来他跟身边的参谋打趣:“陈大炮就花了点茶钱,倒蹭了我一顿好酒饭,这账我得记着,下次见面得让他请回来。”
其实,韩先楚哪里是真的计较饭钱,不过是想找个由头跟老战友多聚聚。
那些年,两人一个守边疆,一个忙基建,见面机会本就不多,每次相聚都格外珍惜。所以 1974 年这次开会重逢,韩先楚才会特意拦住陈锡联 “要债”。
陈锡联自然懂这份心意,当下就爽快答应:“没问题!晚上咱们再叫上许司令,好好喝两杯,聊个痛快。”
那晚的相聚,没有山珍海味,依旧是简单的几道菜,却聊到了深夜。他们聊起红安老家的变化,说乡亲们现在能吃饱饭了,脸上满是欣慰;聊起部队里的年轻战士,叮嘱彼此要多关心他们的成长;也聊起当年牺牲的战友,语气里满是怀念。
这样的场景,在老一辈革命家之间并不少见,他们不讲究排场,只看重彼此的情谊;不谈论官位高低,只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。
陈锡联抢着付茶钱,韩先楚悄悄结饭钱,本质上都是 “不占公家便宜” 的坚守。
陈锡联在沈阳军区任职时,机关想给他换一套更大的住房,他拒绝说:“现在的房子够住了,把钱用在部队建设上比什么都强。”
韩先楚在兰州军区时,每次下部队视察,都坚持吃战士们的大锅饭,从不搞特殊。他们吃过旧社会的苦,打过最艰苦的仗,所以格外珍惜新中国的来之不易,也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、为谁而战。
韩先楚那句 “别以为付了茶钱就不请吃饭”,是一段岁月的见证,一份情谊的象征。
它见证了两位开国上将从红安少年到军中猛将的成长,也象征着老一辈革命家在岁月变迁中始终不变的初心与坚守。
这份初心与坚守,就像一盏明灯,永远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。
参考资料: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摇篮红安探访记 2021-05-31 10:22:48 中国质量报发布于:河南省上一篇:山东成武:创新“昼夜反哺”模式 破解助老食堂运营难题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亚洲龙与凯美瑞的区别汽车之家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